最淡定且鬆弛感十足的卡皮巴拉,是孩子們心目中的人氣王,圓滾滾的牠不只外表可愛,個性也非常討喜,遇到任何困難,都能保持穩定的情緒。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於7月27日在本市阿蓮區復安國小舉辦「親子共學巡迴列車~愛泡溫泉的卡皮巴拉-輕質土創作」活動,教大小朋友們共學DIY,讓原本平凡無奇的輕質土變成美觀的藝術精品,民眾報名相當踴躍,當日場面熱鬧滾滾!
該場活動,社教館蘇麗香組長、復安國小楊宇菁校長、葉慶昌主任、本市李亞築議員服務處朱國成秘書、黃明太議員服務處陳軍豪助理、陳明澤議員服務團隊鄭鴻哖里長亦到場同歡,一起體驗樂在DIY的假日時光。
「親子共學巡迴列車」是該館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為推廣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及平衡城鄉社區資源而特別規劃之系列活動,結合該館社教站志工,共同為偏鄉學校親子們打造各式優質的親子活動,透過家庭活動譜出親子間的溫馨樂章,達成親子共學之目的,不僅創造家庭美好故事,也讓孩子擁有回味無窮的童年記憶。
主辦單位社教館蘇麗香組長開場表示,感謝復安國小楊宇菁校長提供優質的場地,感謝鹽埕社教站的志工夥伴們一大早就來張羅布置,感謝議員們蒞臨關心鼓勵,感謝大、小朋友們的參與,社教有愛,感謝有您~讓本場活動歡喜圓滿順利舉行。
當日的活動,主辦單位特別聘請於手創藝術界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吳家樺老師蒞臨指導。活動內容係利用輕質黏土,透過親子們的巧手,共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卡皮巴拉造型飾品。
活動一開始,吳老師首先介紹主角素材:輕質黏土--可塑性極高,經由雙手的搓揉,可以變化出各種立體造型,放在空氣中會自然風乾,永不變形,且輕質黏土有各種基本顏色,經由混合可以變化出五彩繽紛的色澤。而輕質黏土造型手工藝在生活藝術的運用層面非常廣泛,創意性十足,學習後若能善用巧思,便能變化出各種不同造型的飾品,非常適合大、小朋友們共同創作。經由自己親手捏塑組合而成的作品,可愛、精緻兼具裝飾功能,送禮自用兩相宜。
吳老師告訴小朋友們,輕質黏土創作一點都不難,任何東西的造型其實皆由圓形、長條型及水滴型加以變化組成,只要掌握住「搓」的技巧,就可以完成漂亮的作品。因此,吳老師先教小朋友們搓湯圓,搓的技巧在於五指張開,用手掌心將輕質黏土搓成圓形,把輕質黏土中的空氣擠出,搓出來的湯圓才會圓潤無裂痕。接著將各種圓形利用掌根揉成長條型與水滴型,組合起來就能形成想要創作的飾品。
活動進行中,不時可聽到家長和小朋友討論如何配色,現場氣氛極其熱絡。吳老師到每一桌悉心指導,讓每位小朋友皆能掌握捏塑的技巧,很多小朋友們非常有創意,掌握技巧後,發揮想像力,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且令人讚賞的作品。一雙雙小手謹慎的搓、揉、捏、壓與組合之下,各式卡皮巴拉造型飾品便陸陸續續、栩栩如生地誕生了。許多小朋友們還將剩餘的材料捏成哆啦A夢、飛天小女警、米老鼠、史努比、海綿寶寶、皮卡丘……等知名卡通明星,開心、滿足與成就感紛紛寫在一張張的小臉上,這份喜悅感正是我們期待的。小朋友們不厭其煩,有始有終完成作品,無形中也培養其有始有終、有志竟成的恆心與毅力。
現今的捏塑技藝已從傳統民俗走向現代藝術,題材也從早期多半取材自小說或布袋戲中的角色,例如:關公、孫悟空、黑白郎君、素還真……等,到現代融合卡通明星,其創作範圍十分寛廣,只要民眾變換巧思,即可將任何花蟲鳥獸、人物神仙,甚至科幻奇想賦予新的詮釋。該館亦希望這項逐漸在消逝中的民間鮮活技藝,可以透過假日親子活動予以傳承,將捏塑飾品神奇活現的形態,化為文化薪傳的種籽,深植在每位小朋友心中。
電子報
1.鮮週報
https://freshweekly.tw/?pn=vw&id=g15s51je2cwd#vw
2.中華日報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259013
3.LINE TODAY[中華日報]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qojDNOW
4.愛高雄一萬個理由
https://reurl.cc/EQorpg |